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我們 - 集團簡介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是國家創新型企業,是中央醫藥儲備單位,是中國和亞洲綜合實力和規模領先的綜合性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擁有集科技研發、工業制造、物流分銷、零售連鎖、醫療健康、工程技術、專業會展、國際經營、金融投資等為一體的大健康全產業鏈。旗下有1600余家子公司和國藥控股(01099.HK)、國藥股份(600511.SH)、國藥一致(000028.SZ 200028.SZ)、天壇生物(600161.SH)、現代制藥(600420.SH)、中國中藥(00570.HK)、太極集團(600129.SH)、九強生物(300406.SZ)8家上市公司,員工總人數21萬人。

2021年國藥集團營業收入超7000億元,位列世界500強企業榜單第80位,全球制藥企業第1位。集團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居于中央企業首位,規模、效益和綜合實力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連續9年度被評為“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集團在“2020 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躍居榜首;在國際權威品牌價值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2021年全球品牌價值醫藥企業25強排名中,蟬聯亞洲第一;2022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品牌強國盛典的特殊榮譽和最高獎項“年度特別貢獻”品牌。

國藥集團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承擔多項中央改革試點任務,取得積極成效。我們是首批董事會試點中央企業之一,首批被列為落實中央企業董事會職權試點單位,首家完成中央企業集團層面的股權多元化改革工作,著力建設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探索法人治理新模式,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同時,作為首批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中央企業,積極探索推進企業體制、戰略管控、運營機制、人才激勵全面發展,激發各種要素活力,形成更為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國有資本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醫藥科技研發領域擁有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生物技術研究院、中國中藥研究院、中國醫療器械研究院、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公司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捷諾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醫藥設計院等一批國內領先的應用性醫藥研究機構和工程設計機構,擁有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0名、國家新藥評審專家近百名,擁有多個國家級研發機構和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10000多名科研人員,擁有9個院士專家服務中心(站)、6個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12個博士后流動站(科研工作站),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醫藥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證。

國藥集團取得了豐碩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5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2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級技術標準580余項。

國藥集團累積獲得藥品生產批件3260余件;授權專利(包括發明專利)2340余件;2019年國藥集團在研課題640項,布局在生物制藥、化學制藥、現代中藥三大板塊,目前在研的一類新藥品種20個,其中10余個一類新藥處于臨床研究階段。

國藥集團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依托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在關鍵領域和前沿領域取得創新成果,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其中,國家一類新藥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EV71滅活疫苗)的研發生產,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sIPV)的研發上市,確保了我國脊髓灰質炎免疫規劃戰略的實施;二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bOPV)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在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作為我國首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疫苗產品,納入聯合國機構采購,整個世界因此受益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藥集團作為維護國家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主力軍,以戰時狀態組織藥品疫苗科研攻關,在診斷、治療、預防三大領域全面發力,取得前所未有的“十個全球率先”重大成果。一是率先提供甄別病原種類的“指南針”,也就是22重呼吸道檢測試劑盒,在第一時間排除了已知病毒,為最終確定疫情系新冠病毒感染探明了方向。二是率先研發出診斷病毒的“探照燈”,也就是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和歐盟CE認證,列入世界衛生組織應急使用清單。三是率先推出救治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壓艙石”,也就是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案,獲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使用,挽救了700多人的生命。四是率先研制出救治重癥患者的“金鑰匙”,也就是以康復者血漿為原料制備出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作為治療新冠感染特效藥,在國內新發疫情及海外中方人員確診病例中使用,確保了危重病人“零病亡”。五是率先研制出疫情防控決戰決勝的“殺手锏”,也就是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個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六是率先啟動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試驗(Ⅲ期),先后在阿聯酋、巴林等7個國家開展Ⅲ期臨床研究,入組接種近7萬人、樣本覆蓋125個國別人群。七是率先建成新冠滅活疫苗“兵工廠”,即北京和武漢兩個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設施,填補了國內相關硬件基礎設施的空白。八是率先獲批新冠疫苗緊急使用,先后在中國、阿聯酋、巴林、埃及等2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緊急使用,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九是率先實現新冠疫苗國際注冊上市,已在阿聯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正式注冊上市的新冠疫苗。十是率先實現新冠疫苗國內附條件上市,2020年12月30日獲國家藥監局批準。

醫藥工業制造領域擁有生物制藥、化學制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四大工業板塊生產企業100余戶。全系統可生產藥品品種1550個(3203個品規)。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使用藥物共計105個品種,集團可以自主生產91個品種。

生物制藥板塊以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生產企業有17戶,覆蓋人用疫苗、血液制品、醫學美容、動物保健、抗體藥物、醫學診斷六大生物制品領域,擁有98條GMP生產線,可生產50余種疫苗產品,供應85%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擁有58家單采血漿站,血漿采漿量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是國內唯一經政府認證批準的肉毒毒素生產單位,醫學美容產品市場占有率達77%。

化學制藥板塊以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生產企業有26戶,建立了麻醉精神藥品、抗感染藥、抗腫瘤藥、心腦血管用藥、代謝及內分泌用藥等生產基地,核心產品硝苯地平控釋片、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頭孢呋辛系列產品、頭孢克肟系列產品等暢銷海內外,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美譽度。

現代中藥板塊以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太極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生產企業有56戶,打造了一條包含中藥種植、科研、生產、銷售的完整中藥健康產業鏈,在全國眾多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布局了藥材基地和中藥產業園,生產1600多個成藥品規,擁有“馮了性”、“安寧”、“同濟堂”等15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同濟堂中藥文化”、“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少林跌打止痛膏”、“源吉林甘和茶”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以及“仙靈骨葆膠囊”、“頸舒顆粒”、“急支糖漿”“、通天口服液”等全國獨家基本藥物,使傳統中醫藥得以發揚光大。

醫療器械板塊以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生產企業有4戶,積極拓展智能高端醫療器械制造領域,重點布局體外診斷試劑盒、醫用耗材、醫用防護物資、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線。

醫藥商貿流通領域構建了以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集團一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等中國醫藥產品分銷零售龍頭企業為核心的醫藥商貿板塊。

中央醫藥儲備板塊自建國以來一直承擔著國家搶險救災藥品、生物制品、化學藥品、中藥材、醫療器械的中央儲備和緊急調撥、供應任務,是國家醫藥儲備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目前承擔國家醫藥儲備品種最全、數量最多的醫藥企業。從搶救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再到抗擊“非典”疫情、援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在國家歷次應急事件和重大活動中,國藥集團以充足的醫藥物資儲備和供應,出色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與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累計調撥1200筆中央儲備物資,向全國提供各類防護服、口罩及各類藥品十多億件,完成湖北省和武漢市80%以上的應急物資采購配送任務,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國家的高度評價。

物流與分銷配送板塊建設了覆蓋全國的藥品、醫療器械物流與分銷配送網絡和國際先進的物流中心,包括5個樞紐物流中心,43個省級物流中心,460多家地級市物流中心,倉儲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作為行業領先的醫藥健康服務提供商,建起了“點強網通”的“智慧醫藥服務生態體系”,為超過50萬家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零售連鎖板塊圍繞“批零一體化”核心戰略,大力發展零售診療業務,積極探索“大健康概念店”的新型模式,組建了包括“國致藥房”、“國大藥房”、“金象大藥房”、“樂仁堂”、“大德生”、“天益堂”、“凝德堂”等品牌在內的10000多家零售連鎖藥店,并與互聯網跨界整合,形成全國規模領先、線上線下并行、門店遍布全國主要城市的藥品零售連鎖網絡。

醫藥衛生健康領域打造了中國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國藥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國藥東風總醫院、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國藥北方醫院、國藥葛洲壩中心醫院、國藥同煤醫院等為核心的醫療健康產業平臺,建立了全國性醫療集團、區域醫院管理公司、醫療機構的三級醫療體系,擁有包括7家三級醫院、21家二級醫院在內的129家醫療機構,醫護人員近2萬人,總床位數超2萬張,形成了綜合性醫院與口腔、婦幼、醫學美容、康養、血液凈化中心等特色專科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立體診療格局,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屬湖北地區4200余名醫護人員堅守抗疫主戰場,占在鄂央企醫務人員總數的2/3,實現全部醫護人員零感染、救治患者零死亡。

綜合專業支撐領域大力發展專業會展、工程技術服務、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等業務。

醫藥會展板塊通過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培育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全國藥品交易會”、“中國國際健康營養博覽會”等30個展會品牌,覆蓋大健康全產業鏈,并延伸至科研、教育等領域,成為中國大健康領域領先的專業展覽和會議組織者。

工程技術板塊通過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國醫藥制造企業前50名中的80%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是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首選工程技術合作單位之一,國內承接項目均通過國家GMP認證。

供應鏈管理與服務板塊,國藥潔諾醫療服務有限公司在醫療器械、設備、醫療衛生材料的專業清洗、消毒滅菌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復用器械消毒滅菌任務。國藥衛勤服務保障(武漢)有限公司是國藥集團的為軍服務平臺,肩負為軍隊醫院和部隊基層衛生機構提供全國性、專業化的醫療器械供應保障任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擔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醫療核心設備調撥、運輸、安裝和調試工作。

國際合作發展領域以建設“中國領先、國際一流”的醫藥健康產業平臺為目標,加強開展國際合作,積極擴大全球網絡布局,在德國、荷蘭、印度、埃及、越南、烏克蘭等多個國家設立境外企業和機構,開展國際貿易、藥品制造、工程承包、醫療技術支持和服務等多種業務。

與全球領先醫藥企業開展合資合作方面,國藥集團以“敢為人先”的精神,與美國強生、百時美施貴寶、德國費森尤斯卡比、瑞士龍沙、日本大冢、沃博聯集團等國際著名醫藥企業合作,建立了26家合資企業,在境外設立和收購20多家企業。通過這些合資企業,不斷將國際先進的藥品、技術、質量管理和市場營銷理念帶入中國,提升了國內醫藥行業的生產和管理水平。

國際經營方面,國藥集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與“一帶一路”沿線60余個國家開展了貿易往來,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合作渠道進一步拓展。加大海外注冊和國際認證,自主產品獲28項美國、歐盟、日本等國際認證和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170個品種的自有工業產品在58個國家擁有404個有效海外注冊證。

免稅業務方面,與全球超過300家供應商深度合作,為消費者提供超過800個品牌、14個大類的進口免稅商品,覆蓋了免稅經營的所有品類;擁有全國唯一市內外匯免稅運營資質,以“中服免稅”品牌為依托,大力發展海南離島免稅、市內免稅、出境口岸免稅等類型免稅店,形成“健康+免稅”、“市內+口岸+離島+境外+線上”一體化聯動特色運營模式。

促進世界人民健康事業發展方面,國藥集團積極承擔中國政府對外援助項目,出色完成了厄瓜多爾抗震救災、緬甸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中緬友好醫院升級改造、援助柬埔寨移動診所等國際醫療物資緊急援助任務。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集團充分發揮國際醫療物資援助和出口主渠道作用,為136個國家供應防疫物資31億件,并在檢測試劑、康復者血漿、高壓氧艙治療等方面對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援助,分享抗疫成果和經驗,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參與、支撐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全球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生命健康保障領域積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充分利用在醫藥領域的行業地位和研發生產、市場及品牌優勢,大力發展保健用品、營養食品、功能飲料、中藥飲片、藥妝面膜、醫療美容等產品,打造大健康生態圈,擁有“麗茲”、“美益天”、“星鯊”、“赫寶仙瑅”、“閱鑒本草”、“一方九韻”等知名大健康品牌,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的健康服務和健康產品,構建大健康產業鏈新格局。

金融投資融資領域擁有中國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國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國藥集團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投資入股恒瑞醫藥、西安楊森、宜昌人福藥業、九強生物等一系列國內創新藥、體外診斷試劑、醫療設備制造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實現與集團實業板塊間的業務聯動、資源共享和協同價值最大化,形成了具有國藥特色的產融結合發展模式。

國藥集團長期擔任著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麻醉藥品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等多個協會的會長單位,為國家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和促進行業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國藥集團將繼續秉承“關愛生命 呵護健康”的初心和使命,立足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平臺,全面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和新發展格局,大力實施“四梁八柱、百強萬億”創新驅動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和全生態圈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努力打造卓越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